黃山

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,即傳統的徽州地區,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,在歙縣、黟縣、太平縣、休寧縣之間。東鄰浙江,南連江西,也是長江與錢塘江兩江之中的分水嶺。
在黃山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77個,其中命名的有72個山峰,主體以花崗岩構成。黃山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,分別是蓮花峰峰海拔1864米;光
明頂海拔1860米;天都峰海拔1810米。黃山原名黟山,因山上岩石多青黑色而得名,後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,唐玄宗於天寶六年(公元747年)
改此山為『黃山』。

DSC_7592  
黃山在風水學上是一座太祖山,其風水佈局遍及大部份江南地區,包括安徽省之徽南、浙江省、江蘇省之蘇南等地。黃山位于中國三條主幹龍之一的『南幹龍』之內,南幹龍起源於川藏高原,從西向東倚長江之南而行,行至廣東、江西交界分龍,一枝以回龍之局往西南行結廣東龍局,另一枝往東北方走至安徽起黃山再結江南龍局,兩個龍局皆出自南幹龍。自古江南與廣東都是物資豐裕之地,這就是幹龍盡結,臨水成局的效果。若數出人物之多,又能發貴發秀的地方,必是江南地區勝過廣東。例如,歷來江南才子多,位於南京的夫子廟內的江南貢院,在古代是舉行科舉考試的場地,江南貢院清代出狀元58人,佔全國狀元總數的52%,明清兩代,科舉進士的比例當中,江南地區特別是蘇南、浙江以及安徽等地一直佔有領先位置。又例如,按現時中國一流大學的排名榜,前五位中有三所都是在江南地區,參考〈2012-2013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估報告〉,評價的大學共1127所,在26個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,前五名分別是:北大、清華、浙大、復旦、上海交大。另外,在歷朝古都之中,杭州和南京都是位處於江南的。江南地區除了物資豐裕,更是地靈人傑,種種都與當地之龍祖『黃山』有極大關系。
 
DSC_7434
 
黃山之上石骨參天,是屬於『撼龍經』的九種山體之中,其中的簾貞星體帶有火性。若簾貞出脈化嫩後再變成貪狼星體,代表該地會出文人和官貴。在前文提過,黃山是一座太祖山,其風水佈勢遍及大部份江南地區,由太祖山繁衍出來的子子孫孫,其山體形貌必與太祖山相近。
 
『撼龍經』之貪狼篇:『火星要起亷貞位 生出貪狼由此勢 若是火星動燄時 看他蹤蹟落何處 此龍不是尋常貴 生出貪狼向亦奇 火星若起廉貞位
落處需尋一百里 中有貪狼小小峯 有時回顧火星宮 世人衹道貪狼好 不識亷貞是祖宗 貪狼若非廉作祖 為
也不到三公』。
 
在安徽省和江浙一帶,那裡的的山峰大部份都屬於貪狼星體,就是從黃山的簾貞本體變換出來的,大大小小的圓山和尖山,配與曲水有情,山圓水聚主發富,筆尖水曲出文秀,亦有亷貞祖山化圓貪為富貴兩全之局。黃山從最高處的光明頂開枝散葉,展肩落脈八方分龍,其中一枝幹脈辭樓下殿,向南行經湯口附近過脈起大箬坑山,再轉東往清涼峰方向以行,之後再分枝辟脈,衍生多個華東龍局十分精彩。
 
DSC_7618
 
黃山其中一枝龍脈,往南走成徽州一帶之局。徽州文風鼎盛,人文薈萃,書院、學社林立,自唐代以來所出進士有2081人,其中徽州所管轄的休寧縣,為中國狀元第一大縣。徽州地區不但文人多,自古當高官的人也不少,最近期的就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。胡錦濤的祖籍地在安徽省績溪縣龍川,龍川位于安徽省東南部接近浙江省,在黃山的東面,來龍發脈亦是從黃山而來。因龍川的風水好,胡氏先祖於東晉年間從山東就搬到龍川,一千多年來人才輩出,任縣令以上官職的超過20人,出了10名進士,9名舉人。明代時曾出過戶部尚書胡富和兵部尚書胡宗憲。
 
 
DSC_7740
 
龍川村旁有一條河名登源河,對岸是龍鬚山高一千四百多米,山下就是龍川胡氏祖地,是處風水極皆的地方。胡氏祖地內有胡錦濤的太祖父胡樹銘和祖父胡炳衡的墓,兩位分別是胡氏第四十五世和四十六世祖。
 
IMG_0899
 
胡炳衡的墓在龍鬚山的西方,龍川村頭的對岸位置,穴的方位坐癸向丁。胡樹銘的墓在龍鬚山的西北方,龍川村尾的對岸位置,該墓共有三位先人合葬,胡樹銘的墓碑置於中間,碑上刻有坐向和立碑年份:『外巽乾加辰戌內坐角木三度
民國甲子年忠勇堂吉立』。
 
IMG_0931
 
左右分別的是他的夫人姚氏和兒子胡國華的墓碑,都是以坐巽向乾立局。龍鬚山在胡樹銘墓的巽方,即東南位置,是該穴場的祖山,從這裡開肩出脈至穴場結地。
 
MH-04
 
龍鬚山外形象馬鞍,有兩個山峰一高一低,山上石骨嶙峋,兼有九星龍體的破軍和簾貞之氣,龍鬚山從左肩向乾方出脈,引繩缺脊起伏生動,一時向乾一時走兌,曲動有情,至父母山數節蛻變成貪狼星體,再間水星行龍,把剛硬之氣化盡,父母山是一座小圓山即圓貪星體,姿態莊嚴有領袖神韻,脈氣從頂上胎息至穴位,陰脈化陽交溝成孕。
 
 
MH-03
 
 
穴前兩合水外抱登源河,明堂廣闊,整個胡樹銘墓是回龍顧祖之局,前朝大龍來方在乾,即黃山太祖的來龍處,再經幾重過峽至上雪堂一帶,轉坤方至龍鬚山落脈結穴。朝山開面照穴,穴場兩旁砂手重重包護,羅城緊密。綜合以上巒頭條件,如『撼龍經』文中所說,在古時必蔭生大官,高至三公之位,在新中國可能就蔭生國家領導人,只需等待天時便可。按立碑年份即四運甲子年造,胡錦濤在同運壬午年生。
 
 
黃山另一枝龍脈往北行,此龍隨長江向北而行,處于蕪湖和無錫市之間,平陽過峽委婉行龍,間起貪狼又化輔弼,至鎮江臨長江之濱,逆水回龍,面朝祖山再轉西而行,至鐘山以回龍顧祖之局聚結南京。鎮江茅山至南京鐘山的一段,從東往西的山脈稱為『寧鎮山脈,鐘山(即紫金山)主峰海拔448.9米,從紫金山下結成南京城局。南京城局背靠紫金山,坐北向南,從青龍方(即東方)來龍逆結南京,下砂在白虎方(即西方),是南京城的下關,就是南京秦淮河入長江之處,該處有座水口山即清涼山,古時清涼山稱為『石頭城,最早楚威王在清涼山上建築了一座城邑,至東吳孫權又在城邑上加建城牆,取名為「石頭城」。所以南京有『鐘山龍蟠、石頭虎踞』之稱。
 
 
IMG_0828
 
 
但是南京之局龍強虎弱,下砂雖然有清涼山作關欄,始終秦淮河經清涼山匯入長江,滾滾大江盪氣難收。南京雖稱六朝古都,但形局有缺陷,若是建都始終難以久安,包括兩個紫金山下名墳『明孝陵』和『中山陵』,葬後都有移都之應。
 
公元229年,東吳孫權在武昌稱帝,當年9月即遷都當時稱為建業的南京,至晉滅吳之戰,於279年,司馬炎下令六路晉軍攻吳,成功於280年逼降吳主孫皓,東吳以南京為都共51年。
公元317年,琅琊王司馬睿建朝東晉,以建康(南京)為都,此後南朝的宋、齊、梁、陳皆定都建康,但每朝所在時間也只有數十年之久。
公元1368年,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,建立明朝,正式將應天定名南京,朱元璋死後葬於『明孝陵』,孫兒繼位稱建文帝,後因削藩引起靖難之變,皇叔朱棣奪位登基稱明成祖,幾十年間戰亂頻生,明成祖於永樂十九年(1421年)遷都北京,南京作為明朝京都共53年
公元1853年,太平天國竄起,亦定都於南京,改名天京,但只有十一年光景就滅亡。
公元1912年,中華民國成立,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。公元1927年,以南京為首都,孫中山死後亦葬於於南京紫金山下的『中山陵』,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,北伐戰爭繼續,及後之中日戰爭,國共戰爭,戰火重重,最終國民政府在1949年底遷往臺灣,南京為都不到三十年
 
IMG_0824
 
黃山另一枝龍脈往東走,起天目山至杭州一帶,此為正龍幹結,得力於太祖山,是南龍盡結之地。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,早在4700多年前,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,併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。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,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。杭州古稱錢唐。隋朝開皇九年(589年)廢錢唐郡,置杭州,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,宋高宗趙構南渡至杭州,升杭州為臨安府。紹興八年(1138年)南宋正式定都臨安,南宋在杭州歷時140余年。相傳晉朝風水師郭樸有首詩讖是描述杭州風水之美:『天目山高兩乳長
龍飛鳳舞到錢塘 海門一點巽峰起 五百年來
帝王』。杭州以黃山為太祖山,以天目山為祖山,按詩讖所寫天目山出脈,雌雄龍并發,龍飛鳳舞高低起伏,開帳向東前行,直到杭州的位置,再往前便是錢塘江入海處為海門,杭州的東南方是蕭山為巽峰,該處都是下砂關攔,緊緊把龍氣蓄聚於杭州,說明杭州是
南龍盡結之處,是出帝王之地。所以杭州可以成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,這裡的西湖和靈隱寺更是名聞中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