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朝風水大師郭璞所寫的『葬經』:「葬者,藏也,乘生氣也……..生氣行乎地中,發而生乎萬物。人受體於父母,本骸得氣,遺體受蔭。蓋生者,氣之聚,凝結者成骨,死而獨留。故葬者反氣納骨,以蔭所生之道也。經曰:氣感而應,鬼福及人。是以銅山西崩,靈鍾東應…..」
陰宅是指先人的墓地,葬代表藏而乘地中生氣,再生萬物,特別蔭生到先人所生的後人,所謂反氣納骨,以蔭所生之道,關系如銅山西崩,靈鍾東應.,亦如量子物理所說的遙感效應。所以安排好先人的陰宅,是為後人作褔,亦是中國人的一種孝道。
造好一個陰宅,包括墳地、靈位或骨灰位等等,先從選地開始,『葬經』提到:「風水之法,得水為上,藏風次之」,即是一個藏風聚氣的地方,除此之外,還要看周圍環境是否優美合局,空實得宜沒有尖射高壓等的外戀頭,對墳地要求更會提到龍穴砂水向等等,最後是乘時立極定向,消砂纳水收山出殺,達到補龍扶山相主之效。